一、核心計算方法
1. 滾球法(國際通用標準)
根據建築物防雷等級,采用不同滾球半徑(hr)計算保護範圍:
- 第一類建築物(重要設施,如危險品倉庫):
- 滾球半徑 hr=30米,地麵保護半徑約 27.5米,計算公式:Rx=h(2hr−h)−hx(2hr−hx)其中 h 為避雷針高度,hx 為被保護物高度。
- 第二類建築物(普通住宅、商業建築):
- 滾球半徑 hr=45米,30米高避雷針的地麵保護半徑約 42.4米。
- 第三類建築物(一般工業建築):
- 滾球半徑 hr=60米,保護範圍進一步擴大,需按公式計算具體參數。
2. 折線法(適用於低矮建築或簡單估算)
- 地麵保護半徑公式:r=1.5h(h為避雷針高度),例如30米高避雷針地麵保護半徑約 45米。
- 被保護物高度 hx 處的保護半徑:
- 當 hx<15米 時:rx=(1.5h−2hx)
- 當 hx≥15米 時:rx=(h−hx)46。
二、實際應用參數
- 高度與保護範圍的關係
- 避雷針越高,保護範圍越大,但經濟性和安全性需平衡,一般推薦高度為 35-45米。
- 示例:30米避雷針對第三類建築(滾球半徑60米)的保護半徑比第一類建築大 約60%。
- 聯合保護範圍
- 多支避雷針可擴大覆蓋區域,兩針間距不超過 7倍針高時能形成連續保護區。
三、影響因素與注意事項
- 地形與環境
- 山區或相鄰高層建築會縮小實際保護範圍,需通過專業軟件模擬驗證。
- 安全風險
- 避雷針接地裝置附近 10米內 存在跨步電壓風險,需設置警示標識。
- 設備維護
- 定期檢查避雷針鏽蝕、連接鬆動等問題,確保導電性能。
四、推薦工具與規範
- 計算工具:AutoCAD插件或防雷設計軟件(如Eaton防雷計算器)可精確模擬保護範圍。
- 規範參考:需符合《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》(GB50057)要求。